很多人以為室內設計的開始是畫圖或提案,其實真正的起點是「丈量」。只有精準的空間尺寸,設計圖才有依據,預算才能準確、施工才有可能順利進行。尤其在台中室內設計市場中,老屋翻新、夾層空間、改建案特別多,丈量工作若不扎實,後續設計將面臨巨大風險。
對於設計新手來說,學會如何進行專業的現場丈量,不僅能有效掌握空間邏輯,也能在與業主初次溝通時建立專業形象。這篇文章將教你從丈量前的準備、現場的觀察與紀錄、到後製的圖面轉換,建立完整的室內設計丈量SOP。
Table of Contents
Toggle為什麼丈量是設計的起點?
你畫出的每一張平面圖、每一個櫃體定位、每一條動線、每一組照明點位,全都建立在「實際空間數據」之上。只要初步丈量誤差過大,整套設計就會產生連鎖錯誤:櫃子裝不上、走道太窄、燈線打錯、空調卡梁⋯⋯這些錯誤都是從一開始沒丈量好而導致。
室內設計丈量的五大步驟
-
- 工具準備:準備捲尺、雷射測距儀、水平尺、相機、筆記板或平板,確保丈量與記錄效率。
- 基本尺寸量測:牆到牆的長寬高、門窗尺寸與位置、樑柱位置與高度、地板高低差。
- 記錄既有設施:冷氣孔、燈具、水電開關、插座、出風口、配電箱、瓦斯管線、排水孔等都需標記。
- 拍照輔助圖像記憶:每一面牆、每個角落都應該拍照保存,輔助繪圖與後續設計。
- 初步草繪平面圖:現場畫出簡單草圖並標註所有尺寸,搭配相片,日後能更精準轉換成CAD圖面。
丈量常見的五大錯誤
-
- 忽略樑下高度:若只量天花板到地板高度,沒注意橫樑,會導致天花設計落差。
- 未標記插座與開關:造成設計時誤設櫃體或家具位置,干擾用電機能。
- 只量單邊尺寸:老屋容易歪斜,需確認牆體是否有非90度的角度誤差。
- 沒記錄設備深度:例如窗戶凹進牆面3cm,也會影響窗簾安裝。
- 丈量後未整理圖檔:草圖若沒整理成CAD或清晰紀錄,設計時容易混淆與遺漏。
案例分享:台中一樓騎樓屋的丈量實戰
小竹林室內設計近期接手一案位於台中南區的一樓騎樓透天厝,業主希望將前段變身為工作室。現場丈量時發現前段天花樑下僅有220cm,若使用吊隱燈具會有壓迫感。此外,舊排水管與瓦斯管交錯,若未標記清楚,後續可能無法定位洗手台。
透過精準丈量與現場拍攝,設計師調整設計策略,採用明管設計與可移動式收納櫃,保留水電維修空間並提升機能,最終成功落實理想空間。
設計師如何養成丈量實力?
室內設計的丈量能力,不只是測量尺寸,更是一種「觀察空間」與「預見設計可能」的能力。你在丈量時發現的每一處問題,日後都能成為你設計提案中的優勢。
建議設計新手養成以下習慣:
-
- 每接一案,先花30分鐘現場走一圈、拍一輪
- 手繪草圖搭配實際尺寸與拍照存檔
- 用結構思維判斷:水電動線怎麼走?拆除要注意什麼?
- 建立專屬丈量模板表單,提高紀錄效率
設計的根基,從一把捲尺開始
室內設計師不只是畫圖與提案的人,更是對空間負責的專業者。從現場丈量開始,就是你承擔這份責任的第一步。你越能掌握空間數據與條件,後續設計越精準、施工越順利、業主越信任。
在台中室內設計市場,設計師面對的案型多元又複雜,做好丈量、熟記流程、強化現場觀察力,就是讓你設計從一開始就勝出的最佳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