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居住型態與生活方式的不斷演進,室內設計的角色早已不只是「美化空間」,而是對人與環境之間互動進行深度詮釋與優化。這當中,設計思維(Design Thinking)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。它是一種以人為中心、以問題為導向,並強調實驗與迭代的創新方法。在室內設計領域,這種思維方式不僅改變了傳統流程,也讓設計作品更貼近使用者需求,尤其在台中這樣生活節奏明快、風格多元的城市,設計思維的導入更顯得不可或缺。
Table of Contents
Toggle設計思維的五大核心階段
設計思維的核心由五個階段構成:同理(Empathize)、定義(Define)、構思(Ideate)、製作原型(Prototype)與測試(Test)。這五個步驟形成一個動態而非線性的循環,可隨時返回任何前一階段,強調設計過程的彈性與使用者導向。
1. 同理:以使用者為中心
設計思維最初的階段是深入理解使用者的感受與需求。例如,在台中進行一項住宅改造案時,設計團隊會前往現場與住戶面對面交流,瞭解他們在空間中最在意的是什麼,是通風、採光,還是生活動線?這些都成為後續設計的關鍵依據。
2. 定義:釐清問題核心
了解使用者後,設計師需要從收集來的大量資訊中濃縮出明確的設計目標。例如:「如何讓小坪數空間在不拆牆的前提下仍擁有開放感?」這一步確立問題的核心,有助於後續聚焦於解決真正痛點。
3. 構思:提出多元解法
此階段設計團隊會展開腦力激盪,不設限地提出多種空間配置與美學策略,例如善用垂直收納、彈性隔間或色彩引導視覺延伸,這些都能有效突破空間限制。
4. 原型:實作具象化設計
藉由製作模型或數位模擬圖,讓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可見的設計形式。透過3D渲染、VR導覽等工具,業主能更清晰理解未來空間的樣貌,也讓設計師可提前發現潛在問題。
5. 測試:實際驗證與迭代
完成初步設計後,邀請使用者參與體驗與提供回饋,再根據反饋進行修正與優化,這是設計思維最重要的「持續修正」核心精神。
案例解析:設計思維在台中室內設計的應用
以台中南屯區一對新婚夫妻的新居設計為例,屋主希望空間能兼具簡約與機能,同時具備親子未來使用的彈性。在同理階段,設計師透過記錄夫妻的日常生活軌跡發現,女方常在廚房與客廳來回移動,而男方則重視書房的寧靜。
針對這些需求,設計師在定義階段提出:「如何設計出開放而不失區隔、並兼顧互動與靜謐的居家空間?」隨後,透過多次構思與原型實作,打造出可變動隔間、懸浮收納與玻璃拉門設計,最終在測試階段獲得業主高度滿意。
設計思維提升使用者體驗的五種方式
-
- 強調使用者生活軌跡作為設計起點
- 設計前進行生活風格診斷問卷
- 以VR模擬動線與使用流程
- 提供多版本設計選項讓使用者比較
- 保留彈性元素以因應未來變化
設計思維與永續理念的結合
設計思維並不僅限於創新,它也為永續設計提供良好基礎。設計師透過理解使用者真正需求,減少過度裝修與材料浪費;在台中近年興起的綠建築與無毒建材選用潮流中,設計思維讓設計更符合環保與健康原則。
設計思維是室內設計的未來趨勢
不論是台中室內設計工作室、自由接案設計師或大型事務所,設計思維的導入皆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。它促進了設計效率,提升了客戶滿意度,並讓空間更具人性化與未來感。對年輕設計師而言,掌握設計思維不僅是工具,更是一種長遠的職業素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