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問題出發:設計思維在室內設計規劃中的應用

室內設計_30

室內設計是一門結合美學與功能性的整合藝術,而優秀的設計往往並非從風格或流行趨勢開始,而是從「發現問題」開始。設計思維的核心在於問題導向,它促使設計師從使用者實際面臨的痛點出發,經由觀察、定義、構思、原型到測試的過程,打造出真正符合需求與情感的空間解決方案。

為何問題導向是室內設計的關鍵?

過往許多空間設計過程容易陷入風格主導,導致忽略使用者真實的行為與心理需求。設計思維則反其道而行之,強調設計起點在於「深入理解問題」與「同理使用者」。透過這樣的方式,不僅可以解決功能上的問題,也能讓空間更具情感價值與使用者體驗。

五個步驟實踐設計思維於室內規劃

  1. 觀察(Empathize):透過實地走訪、訪談與使用者行為紀錄,掌握生活中的不便與隱性需求。
  2. 定義(Define):將觀察所得具體化為明確問題陳述,例如「如何在小坪數空間中保有開放感與隱私?」
  3. 構思(Ideate):透過腦力激盪、草圖發想與跨部門討論,提出多元創新解法。
  4. 原型(Prototype):以3D建模、VR模擬、平面配置草圖來呈現初步方案。
  5. 測試(Test):讓使用者體驗設計方案,並根據回饋持續修正。

案例解析:台中老屋改造專案

在台中西屯一處老公寓改造專案中,屋主為一對退休夫妻與返鄉就業的女兒三人。初期業主表示希望空間「能舒適且有質感」,然而設計團隊透過實地觀察發現,屋主日常使用習慣中存在諸多動線交叉與收納不足的問題。

設計師進一步定義核心問題:「如何整合三代生活節奏,並保留個別隱私空間?」構思階段設計出三套動線規劃方案,並利用VR展示讓屋主選擇最符合需求者。最終落實為一個中軸開放式客廳連接兩側臥房,並在每區設置功能性拉門提升彈性與隱私。

從問題出發的六大設計優勢

  • 設計更貼近使用者需求,避免華而不實
  • 減少溝通錯誤與重複施工成本
  • 提升空間功能與情感共鳴
  • 建立明確設計依據,縮短設計週期
  • 利於後續空間使用者適應與變化
  • 增加專案滿意度與業主黏著度

設計師如何養成問題導向思維?

問題導向的設計思維並非天生具備,而是可透過以下方式鍛鍊:

  1. 養成觀察記錄習慣,建立問題筆記本
  2. 定期與非設計領域人士討論使用行為
  3. 在每個案子結束後反思設計是否真正解決問題
  4. 運用設計工具如Service Blueprint、User Journey Map來輔助流程
  5. 參與社區、親子、長照等不同場域設計,增加多樣實務經驗

台中室內設計市場的趨勢與挑戰

在台中,越來越多家庭與商業空間追求「可持續」、「可調整」、「有情感」的設計方案。因此,設計師若缺乏問題導向的能力,很容易被市場淘汰。設計不再只是風格搭配,更是生活邏輯的梳理與空間心理的介入。

從問題出發,讓室內設計成為生活解方

室內設計不只是空間的修飾,更是生活品質的提煉。透過設計思維的問題導向流程,設計師不僅能創造出美觀的空間,更能建構出符合日常所需、能與人產生共鳴的生活場域。特別在台中這個文化多元又高度競爭的城市中,唯有從問題出發,設計才能真正落地並創造價值。